集团军辖内两栖重型合成旅,与海军陆战队相比,有哪些特殊之处?
1964年1月,武汉军区第1军1师1团6连因训练扎实、作风顽强,被国防部“硬骨头六连”的荣誉称号。但是,“硬骨头六连”的传奇并没有结束。1985年6月,中央军委为表彰“硬骨头六连”在两山轮战中的优异表现,授予该连“英雄硬六连”的荣誉称号。至此,6连成为全军罕见的两次被授予荣誉称号的连队。光阴荏苒至2017年,南京军区第1集团军番号停用,两栖机步第1师也拆分为两个两栖重型合成旅,“硬骨头六连”随某两栖重型合成旅转隶南部战区陆军第74集团军。对此,大家可能略有不解,何谓两栖重型合成旅?与海军陆战队相比又有哪些不同?笔者愿为大家抛砖引玉,试析两栖重型合成旅与海军陆战队相比,究竟有哪些特色。需要指出的是,两栖重型合成旅是2017年新一轮军改后的产物。关于两栖重型合成旅的理解,需要从以下三点理解:
(甲)在陆军系统的语境内,“两栖”特指由陆到海的作战力量,此为越海夺岛体系联合登陆作战中的主力;
(乙)重型指的是武器装备多以履带式车辆为主,具有通过能力强、火力猛、底盘承载上限高的优势;
(丙)合成旅是意指汇聚了步兵、装甲兵、炮兵等十余个兵种的作战单元,这也是陆军集团军的主流编制。明白了两栖重型合成旅的基本定义,还需要明白集团军建制内的两栖重型合成旅是怎么来的。1998年五十万大裁军之际,中央军委认识到了两栖作战对陆军的重要性,有意组建两栖机步师。2000年7月,南京军区第1集团军1师执行两栖机步师编制,摘取了我军历史上第一个两栖机步师的桂冠。此后,广州军区第41集团军123师、第42集团军124师也先后执行了两栖机步师编制。2017年新一轮军改中,随着陆军18个集团军整编为13个新型集团军,前述各两栖机步师奉命拆分为6个两栖重型合成旅,分属东部战区陆军(第72、73集团军)、南部战区陆军(第74集团军)。两栖重型合成旅与海军陆战队相比,特殊之处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两栖重型合成旅是“陆军海战队”,主打两栖作战;战区体制下,军兵种之间的隔阂被打破,跨界玩法成了主流。以集团军为例,陆地上的活儿是主业,陆航旅(空突旅)负责天上的副业。至于两栖重型合成旅就是名副其实的“陆军海战队”,主打两栖作战。在人们的印象中,两栖作战貌似是海军陆战队的主业,怎么就成了两栖重型合成旅的活儿?两栖重型合成旅的横空出世,除了对大军区时代遗产的继承之外,也是濒海部署集团军的特殊性决定的。第72、73、74集团军都是背靠内陆、面向大海,这就决定其具有海陆兼防的野战部队特征,需要向“一专多能、一军多用、全面过硬”上靠拢,不允许存在偏科的现象。再往深处说,两栖重型合成旅也能够与海军陆战队协同训练,这也就成了陆海联合作战的纽带。好多人总是分不清楚,两栖重型合成旅跟海军陆战队的区别。虽说此二者的武器装备多有相同之处,可作战任务却大不相同。海军陆战队主要负责夺敌岸滩阵地,而两栖重型合成旅则是利用海军陆战队已夺取的滩头阵地向敌防御纵深发起攻击,以巩固海军陆战队的战果。再者,海军陆战队轻型装备居多,火力不及两栖重型合成旅,这也是此二者的又一大区别。二、完善集团军立体攻防能力,夯实全域作战战力基础;2017年新一轮军改后,中央军委将新型陆军定义为“全域作战、立体攻防”。这话听起来比较绕口,说的简单点就是不存在任务盲区,也不存在能力短板,更不存在火力不足恐惧症。战区体制下的集团军,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承担着与其他军兵种联合作战的神圣使命。因而,集团军的建设方向,也不再是局限于陆地上,海、空都要够得,称其为“小三军”并不为过。大家需要对集团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集团军是野战机动部队,作战区域不会局限于驻地周边,而是哪里需要去哪里。两栖重型合成旅的列编,就解决了由陆到海的问题,在军内合成旅、陆航陆(空突旅)、炮兵旅、防空旅等作战单位的密切协同下,具备了立体攻防能力。立体攻防能力的完善,自然也能够夯实全域作战战力基础。全域作战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战训耦合,才能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从容应对各种复杂战况。大家也不能忽略一个事实,非两栖重型合成旅也会有两栖登陆作战的训练任务,内陆集团军海训也是常态。比如,中部战区陆军第83集团军某合成旅,抽调本旅“英雄营”从内陆跑到跑到海边组织海训,彰显该营“既要当陆地猛虎,更要争当海中蛟龙”的壮志豪情。可见,现在的集团军都是综合作战能力特别强的“六边形”野战部队。综上所述,两栖重型合成旅、海军陆战队都是两栖登陆的重要力量,无非侧重方向不一样,各有各的特色。这就如同陆航旅和空突旅,都是开着各类直升机满天飞,可前者重在争夺“一树之高”制空权,后者则是编入了步兵的“空中合成旅”,任务属性、训练方向自然不一样。两栖重型合成旅的特色,也反映了新型陆军“立体攻防、全域作战”的时代特征。
喜欢军史周期请大家收藏:(m.qishishuwu.com)军史周期骑士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